地膚 地膚百科
時間:2023-07-28 16:04:00 來源:說植物網(wǎng)
地膚(Bassia scoparia(L.)A.J.Scott),是沙冰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根略呈紡錘形,莖直立,圓柱狀,淡綠色或帶紫紅色。葉為平面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花兩性或雌性,構成疏穗狀圓錐狀花序;花被近球形,淡綠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質。種子卵形,黑褐色?;ㄆ?~9月,果期7~10月。
地膚子在中國各地均產(chǎn),生長于荒野、空地、田邊、路旁等處,栽培于庭園。喜溫,喜光,耐干旱,不耐寒。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較耐堿性土壤。肥沃、疏松、含腐殖質多的土壤利于地膚旺盛生長。用種子繁殖。
地區(qū)分布
地膚原產(chǎn)于歐洲及亞洲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地膚在中國各地均產(chǎn),生長于荒野、空地、田邊、路旁等處,栽培于庭園。
生長習性
地膚喜溫,喜光,耐干旱,不耐寒。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較耐堿性土壤。肥沃、疏松、含腐殖質多的土壤利于地膚旺盛生長。
繁殖方法
地膚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地膚適應性較強,南北各地均可栽種,對土壤要求不嚴,房前、屋后、地邊、地角等處均可栽種。用種子繁殖,春季4月播種。播種前澆透水,進行條播,行距0.5~0.8米,覆土0.4~0.5厘米,播種量為1kg/667m2,播后稍鎮(zhèn)壓。保持土壤濕潤,約10天出苗。苗出齊后要及時間苗、定苗,并及時松土、除草,適時澆水,每年施追肥2~3次。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曬干備用。莖葉切段曬干即可。
播種育苗
地膚適宜發(fā)芽溫度為10~20℃。育苗時可以采用裸地直播或保護地育苗移栽的方法。裸地直播可于4月中下旬進行。穴播、條播、撒播均可。保護地育苗可于3月上旬至中旬進行畦播。雖然地膚較抗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當播種前也要澆足水,并施入一定量腐熱的有機肥。覆土厚度為1~1.5厘米。
田間管理
定苗或者移苗。如果采用裸地直播,當苗長到15~20厘米高時,可結合采收幼苗按株行距70~100厘米定苗;如果采用保護地育苗,當幼苗長到6~10厘米時即可移苗定植。
水肥管理
除施足底肥外,在疏苗和緩苗時,結合灌水沖施一次速溶的生物有機肥150kg/hm2。雖然地膚較耐干旱,但保持田間濕潤不僅能提高產(chǎn)量,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其產(chǎn)品的品質。因而,在生長期內應每隔7~10天澆一次水。
適時采收
一般當植株長到15~20厘米高時即可采收幼苗,4~7月可陸續(xù)采收嫰莖葉,立秋后可采收整株或種子。
病蟲害防治
農(nóng)田雜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學防治、機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態(tài)防治等方法。利用覆蓋、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蓋或播種其它作物(或草種)等方法進行除草。
人工防治
控制雜草種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盡量勿使雜草種子或繁殖器官進入作物田,清除地邊、路旁的雜草,嚴格雜草檢疫制度,精選播種材料,特別注意國內沒有或尚未廣為傳播的雜草必須嚴格禁止輸入或嚴加控制,防止擴散,以減少田間雜草來源。用雜草漚制農(nóng)家肥時,應將農(nóng)家含有雜草種子的肥料經(jīng)過用薄膜覆蓋,高溫堆漚2~4周,腐熟成有機肥料,殺死其發(fā)芽力后再用。
人工除草結合農(nóng)事活動,如在雜草萌發(fā)后或生長時期直接進行人工拔除或鏟除,或結合中耕施肥等農(nóng)耕措施剔除雜草。
機械防治
結合農(nóng)事活動,利用農(nóng)機具或大天型農(nóng)業(yè)機械進行各種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進行播種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時期除草,直接殺死、刈割或鏟除雜草。
化學防除
主要特點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間除草勞動。國內外已有300多種化學除草劑,并加工不同劑型的制劑,可用于幾乎所有的糧食作物、經(jīng)濟作物地的除草。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地膚的幼苗及嫩莖葉可炒食或做餡,其嫩莖葉可供食用,是一種含高胡蘿卜素和高鉀、銅的半野生蔬菜,一般沸水焯后炒食。地膚炒肉絲色澤鮮艷,味鮮爽口,可制糕點。
掃帚菜的吃法:掃帚菜麥飯、素炒掃帚菜、掃帚菜炒雞蛋。
藥用價值
果實(地膚子)可入藥,味辛、苦,性寒。歸腎、膀胱經(jīng)。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功效。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觀賞價值
地膚也可用于布置花籬、花境,或數(shù)株從植于花壇中央。
用于布置花籬,花境,或數(shù)株叢植于花壇中央,可修剪成各種幾何造型進行布置。盆栽地膚可點綴和裝飾于廳、堂、會場等。園林栽培主要是其變種細葉掃帚草(var.culta):株形矮小,葉細軟、嫩綠色,秋季轉為紅紫色。
藝術造型:地膚植株呈球形生長,枝葉秀麗,外形如小型千頭柏,葉形纖細,株形優(yōu)美,嫩綠,入秋泛紅,觀賞效果極佳。通過修剪造型如幾何圖案、組字等與花壇結合為主景或襯景。還可種植于道路兩旁,走廊兩側。
陪襯造景:地膚作為彩色葉地被植物,可群植于花境、花壇,或與色彩鮮艷的花卉配置,可用來點綴零星空地。在土丘、假山上隨坡就勢、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可形成獨特的園林景觀。同時它也是重要的夏季花壇植物之一,其淡淡的綠色,在炎熱的夏季帶給人們一片涼爽的感覺。
經(jīng)濟價值
春老葉可做飼料,種子含油15%,供食用及工業(yè)用。老株可用來做掃帚。
相關文章
-
拂子茅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拂子茅,作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狀莖和條形粗糙的葉片。它在夏季開花,花序呈圓錐形,緊密而狹長,常間斷,顏色為灰綠色或微帶淡紫色,每個小穗包含一小花。拂子茅的雄蕊有3枚,為觀賞草類植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拂子茅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2024-07-16 -
龍牙白菜
龍牙白菜是一種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龍牙白菜是白菜的一種,又叫仙鶴草,槐樹芽等,與普通大白菜相比,它葉片多,而幫子少,沒有絲,脆甜,水分含量少,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較高,屬于新品種。
2023-08-30 -
玉竹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是天門冬科黃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圓柱形;葉互生,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先端尖,下面帶灰白色,下面脈上平滑至呈乳頭狀粗糙;花被黃綠或白色,花被筒較直,花絲絲狀,近平滑或具乳頭狀突起;漿果成熟時為藍黑色;花期為5-6月,果期為7-9月?!侗静萁?jīng)集注》中認為玉竹莖干強直,似竹箭桿,有節(jié),由此得名。
2023-07-29 -
小米草
小米草(Euphrasia pectinata Ten.)是列當科、小米草屬植物。植株直立,高10-30(45)厘米,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被白色柔毛。葉與苞葉無柄,卵形至卵圓形?;ㄐ蜷L3-15厘米,初花期短而花密集,逐漸伸長至果期果疏離;花萼管狀。蒴果長矩圓狀,長4-8毫米。種子白色,長1毫米?;ㄆ?-9月。
2023-07-29 -
菊芋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菊科、向日葵屬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3米,有塊狀的地下莖及纖維狀根。莖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剛毛。葉通常對生,有葉柄,但上部葉互生;下部葉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頭狀花序較大,少數(shù)或多數(shù),單生于枝端,有1-2個線狀披針形的苞葉,直立,舌狀花通常12-20個,舌片黃色,開展,長橢圓形,管狀花花冠黃色,長6毫米。
2023-07-29 -
商陸
商陸(Phytolacca acinosa Roxb),商陸科、商陸屬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廣布于長江以南紅壤低丘陵地區(qū),在中國現(xiàn)有分布的品種中主要有商陸(野蘿卜)和垂序商陸(美商陸、美洲商陸、十蕊商陸)。各地根據(jù)其形態(tài)稱其為大莧菜、山蘿卜、花商陸、胭脂等。因為形態(tài)極似馬齒莧科的櫨蘭(俗稱土高麗參或土人參)而被各地誤當作土人參栽種。
2023-07-29 -
黃鐘花
黃鐘花(學名:Tecoma stans(L.)Juss.ex Kunth)是紫葳科、黃鐘花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4-10米。嫩枝光滑無毛,綠色,隨著生長轉變?yōu)樽睾稚蚵詭Ъt色。葉對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斏偁罨ㄐ?,兩性花:花萼合生成杯狀,1齒裂。蒴果長柱形,表面有稀疏的小突點。種子長0.6厘米,每端有長0.6厘米的翅。
2023-07-29 -
老鸛草
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是牻牛兒苗科,老鸛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50厘米。根莖粗壯直生,莖直立,單生,葉基生和莖生葉對生;托葉卵狀三角形或上部為狹披針形,基生葉片圓腎形,花序腋生和頂生,稍長于葉,總花梗被倒向短柔毛,苞片鉆形,花梗與總花梗相似,花、果期通常直立;萼片長卵形或卵狀橢圓形,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花絲淡棕色,蒴果被短柔毛和長糙毛。
2023-07-29 -
馬鞭草
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馬鞭草科馬鞭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馬鞭草的莖呈直立暗綠色,呈四棱形,有稀疏粗毛;綠色葉片呈長卵形,基部為櫻形,邊緣有粗鋸齒;細長的穗狀花序生枝頂或腋生,花小而稀疏,花期在7月;果呈長圓形,果皮薄,成熟時會裂開,果期在9月。據(jù)《本草綱目》記載,馬鞭草因頂生的穗狀花像馬鞭而得名。
2023-07-29 -
半夏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Ten.ex Breitenb.),是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塊莖,葉基出,有長柄,葉柄基部常有珠芽。肉穗花序具細長附屬體;花雌雄同株,無花被;雌花部分與佛焰苞貼生。漿果小,熟時紅色。半夏有兩種繁殖方式,有性生殖通過花完成,營養(yǎng)繁殖通過珠芽和塊莖完成。因仲夏可采其塊莖,故名“半夏”。
2023-07-29